欢迎访问兰州市政协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政协工作>>社情民意

九三学社兰州市委员会:我市供热现状、问题及回收工业余热用于城市集中供热的建议

2022-04-27 14:05:07 点击: 字体:[ ]

 

城市供热既是一项关乎民生的大事,也是落实国家环保及“双碳”政策一项重大事项。截止2021年,兰州市总取暖面积约为1.75亿m2,城区取暖面积约为1.54亿m2(约131.7万户),县城取暖面积约为11761万m2(约12.4万户),农村取暖面积约为991.8万m2(约26.5万户)。取暖方式多样,其中热电联产供热面积3465万m2,占比22.5%;燃煤锅炉供热面积808万m2,占比5.2%;天然气供热面积6304万m2,占比40.9%;电力供热面积213.2万m2,占比1.38%;天然气壁挂炉供热面积3237万m2,占比21.02%;其它能源供热面积占比9%。安宁区主要热源以区域燃气锅炉房及住宅小区壁挂炉为主,区域内无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热源;城关区主要热源以区域燃煤锅炉为主;西固区主要热源以区域燃气锅炉和煤电锅炉为主;七里河区主要热源以热电联产和区域天然气集中供热为主。

为保障好供暖工作和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省、市先后出台了《甘肃省供热管理条例》、《兰州市供热用热条例(2021年修订)》等相应规定,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集中供热和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鼓励利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供热等政策。由此可见,未来兰州市供热将是以清洁高效、多能互补热源为主,其它清洁能源为补充的发展趋势。

一、兰州城市供热存在的问题

1.环保问题。据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兰州市NO2年均浓度46μg/m3,冬季取暖居民散煤及不达标燃气锅炉排放的污染物成为治污的主要任务。

2.民生问题。2021年煤炭市场出现巨大波动,导致煤碳质量大幅度波动,天然气供给量需求增大,出现明显不足或调配难等问题。区域供暖质量也受到较大影响,对人民生活造成了困扰,也造成供暖企业成本急剧增加。

3.能源综合利用问题。目前我市实施了部分企业生产过程余热的回收利用,但占比非常有限。全市生产过程外排余热、废热回收利用率不高,直接影响能源综合利用率的提升,以及节能环保目标的推进。

二、城市供热改进空间

1.符合国家政策,可享受相应资金支持。根据国家发改能源【2017】2100号《关于印发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的通知》、财办资环【2021】19号《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组织申报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的通知》,兰州市清洁取暖项目可享受国家专项奖补资金支持。

2.满足政府管理和社会发展要求。2021年,兰州市NO2年均浓度46μg/m3,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靠后,大力推进冬季清洁取暖是我市继续打好蓝天保卫战、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推进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必然选择。

3.增强企业发展和竞争力的需要。通过实施工业余热回收利用,能够减少供热能源消耗,提升取暖效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还可缓解冬季取暖用气与工业用气的矛盾。

三、清洁供热建议

1.开展工业余热回收,用于城市集中供热。兰州市所辖区域最大化工冶炼余热为榆钢生产余热。榆钢目前生产过程产生余热14种,余热量总计为 368.4MW,在考虑回收技术和经济性均可行的条件下,可回收利用余热为228MW,可回收利用热量为300万GJ/年,可为城关区域800万㎡建筑提供冬季采暖保障。同时,年可节省标煤1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660吨、二氧化氮191吨、二氧化碳25万吨。兰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可回收余热为139.7MW,年可回收利用余热150GJ;兰州范坪电厂可回收余热总量为172MW,年可回收利用余热237万GJ;西固热电有限公司,可回收利用余热为136MW,年可回收利用余热144万GJ。

2.构建智慧供热平台、全面提升供热质量,降低能源消耗。通过在用户端安装智能化控制设备,实现用户自行选择控制室内温度的需要,即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对室内温度按需调节。并能够根据客户的热量使用情况以及使用时段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智能化计费。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热源的消耗,有效促进国家的节能减排战略在我市的实施。

3.政策及资金支持。我市部分区域小型燃气锅炉房产权分界不明,小型分散锅炉房配套供热管网、覆盖区域有限,均独立运行,管网情况复杂多样。建议住建局调查区域供热配套设施情况,最大限度挖掘和利用现有相对低廉的电厂清洁热源,促进集中回收余热。同时在新建建筑规划时,对于供热设施优先考虑智慧化供热,尽可能安装智能化供热检测仪表等。给予推进工业余热项目资金支持,住建局联合财政部门牵头设立科研课题、标准、经费支持,推动工业余热回收新技术的试点、设备的更新换代,建设对应监测平台,以技术手段保障工业余热回收用于集中供热的长效可持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