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巴士作为兰州市“六位一体”公共交通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我市独特的公共交通。对于地形狭长、黄河贯通的兰州来说,水上巴士具有出行成本低、耗时短、正点运行等明显优势,不仅是市民便利的出行交通工具,也是外地游客打卡游玩黄河的项目。但在运营过程中,还存在着宣传不力、利用率不够高、水陆联动不显著等问题。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与航线的优化建设
当前开通运营8个码头,营运距离短,覆盖面不够广。要对黄河河床进行整治,延长航道里程,可逐步开发东到什川、青城,西至河口镇、达川的市域水上巴士线路。同时在高峰期增加运营船只数量,提高发船频率,提升市民通勤便捷度。在运营时间上,水上巴士也应与常规交通运营时长对接,尤其是市区段,水上交通要与传统公交运行时长相对应。
二、纳入城市公交系统,与城市公交系统有机衔接
水上巴士系统应成为我市公交系统的一个补充,在城市运营规划设计中,应注重水上巴士与城市传统公交的衔接,尤其是在线路的打造设计及陆上交通站点的衔接方面,要做科学合理的规划。此外还要完善水上交通站点的引导标识,让市民及游客能够更加便捷地找到水上巴士乘坐点和陆上公交换乘站。
三、利用网络优势,开发智慧交通
兰州水上公共交通的优化中,要积极开发智慧巴士系统,不止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线上售票,要联合城市交通 APP、支付宝城市服务、云闪付等多种途径,为市民及游客提供及时的交通信息,尤其是在不同季节、特殊天气等时段,及时向市民及游客提供水上巴士更变首末班次时间、停航、加航及其他活动等信息。
四、延续文化脉络,呼应旅游发展
挖掘兰州的黄河文化,将水上巴士的打造与悠久的黄河古渡文化相衔接,依托兰州的历史文化基底,增加水上巴士的文化内涵。如在码头建设、船身外观等方面注入黄河文化元素,船上播放沿途旅游景点解说词,将水上交通与城市文化旅游发展相呼应,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特色巴士。航线打造上充分考虑沿河旅游资源特色,码头位置与滨河主要人文景点相对应,做好游客接驳服务,促进沿线旅游产业发展。(民革成员马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