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州市政协官网!

关于做好兰州市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提案

2020-07-05 13:21:14 点击: 字体:[ ]

 1.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是业态发展情况。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6721.9万人次,同比增长23.7%;实现旅游总收入594亿元,同比增长30%。近三年我市实施文化旅游项目179项,完成投资151.94亿元。在第十五届‘中国旅游发展?北京对话’、广州论坛上荣获2018政府最给力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在第三届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荣获年度文化旅游传播贡献奖,在2018年最受欢迎的避暑目的地中全国排名第四,成为游客数增长最快的十大网红城市之一。”

二是旅游设施情况。有国家A级景区25家、星级饭店45家、标准床位2万余张、旅行社241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6个,各类博物馆39家。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拥有铁路枢纽有4条铁路干线,营运里程356公里。市内公路分布国道6条,省道5条,县道22条,乡道44条,总里程6952公里。全市在册停车场1276处、泊位142993个。2018主城区餐饮经营户共4067户,营业面积53.92万平方米。

四是发展空间情况。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土地资源储备不足,客源市场迅猛增加,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二、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

1.总体发展水平低,发展基础薄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缓慢,乡村和红色旅游竞争力不强。乡村和红色旅游缺乏特色旅游产品,宣传推介力度不大,工业旅游至今未引起足够重视,体育休闲旅游市场尚未形成。

2. 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生态文化旅游综合环境不优,旅游要素配置不全,传统生态旅游景区提档升级较慢,政策配套不到位,旅游要素空间配置不合理,旅游交通环境整体布局还不到位。

3.体制机制不适应产业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政府综合协调机制不完善,景区规划、建设主体、投资主体与投资模式各自为政,项目规划设计与建设档次不高、定位不够精准,机制不健全。

4.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现有规划不到位。多处旅游资源需要整体规划与大范围扩容,但旅游整体规划不足。

5.地区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省会市对本涉及本省黄河、生态、红色、文化等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和产业综合开发未建立综合协调机制

6.经济发展对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支撑不够。受制于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对生态文化旅游的内生动力不足,经济社会哺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能力不足,导致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支撑不够。

三、建议意见:

1.完善兰州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机制。整合文化生态旅游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建立多元化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主体格局,深度挖掘市场化商业性融资的潜力。

2.加大政府投入加快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提升工业旅游形象,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与工业旅游融合,开发利用工业旅游资源,提升的旅游吸引力。

3.优化提升土地资源利用能力。充分整合优化已有城市服务空间,完善黄河风情线区停车、餐饮区等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乡村转型土地利用优势,发挥生态旅游区良好生态资源。

4.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行业促进、市场推动”的发展模式,补齐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短板。

5.加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行政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探索解决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步增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建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信息管理研究院,加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影响力、吸引力。

6.打造开发文化生态旅游新品牌产品。充分综合利用红色、冰川等特色文化和特有生态涵养地的省内、市内独有旅游资源,打造以兰州为中心特色旅游产品、品牌,建立新的旅游增长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