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州市政协官网!

关于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提案

2019-03-13 15:36:00 点击: 字体:[ ]


内容:近年来,我市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加剧了土壤和水体污染风险,已成为制约我市农业健康发展的瓶颈约束。

我市农业面源污染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者环保意识不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盲目追求农作物高产,加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而没有认识到农业面源污染给后续农业生产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以及对农村人居环境的破坏。二是畜禽污染治理难度较大。农村散户养殖分散且面广,治理成本高,落实配套难,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职能部门沼气推广力度不够,改厕、改圈还未全面普及。三是生态种植技术推广力度不大。农业种植病虫草防治以化学农药为主,用肥也是使用化学肥料,而新型的控释肥、缓释肥和生物肥由于成本较高、效果慢,得不到全面推广。同时,由于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普及,农膜污染不断加剧。四是秸杆和尾菜综合利用率低。在夏、秋收时,秸秆和尾菜成了农民的心头病,回收利用至今还是一个在讨论的话题。五是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滞后。乡镇和农村普遍没有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村民沿河渠或排洪道倾倒垃圾和排放污水的现象久治不绝,造成土壤和水体的严重污染。六是治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落后、监管力度不够,使农村污染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建议:

一、多措并举,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认识。二是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三是明确工作责任。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要根据任务分工,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本区域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方案,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治理面源污染协同、联动机制。四是强化监督检查。要建立健全检查和督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农村面源防治工作督查。

二、强化指导,从严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严格落实农业部关于《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要求。一是加强科技服务指导。政府要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技术指导和培训。通过宣传和培训,引导农民科学用药、合理施肥、慎用激素,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二是严格化肥农药监管。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发展道路,通过政策措施,在重要水源保护区和流域制订并执行限定性的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严格规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品种及方式,切实加强农药生产、销售与使用的有效管理与监督。

三、科学规划,切实减轻养殖业带来的污染。将畜禽养殖污染纳入环境统计和污染总量控制,建立完善畜禽养殖环境标准体系,实施畜禽养殖废水生态还田综合利用工程项目。按照国家环保部颁发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实际,科学划定禁养区,依法限期关停和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改变人畜混居现状。规模化养殖场要全面实施排污许可、排污申报和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四、加大扶持,建设残膜加工企业和残膜回收网点。制定出台信贷支持、土地利用、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发展。采取政府补贴、行业奖励机制调动回收企业在乡村广泛设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大力推广和使用新型聚酯生物降解地膜。

五、科技引导,积极探索秸秆和尾菜综合利用途径。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秸秆和尾菜综合利用格局,统筹安排秸秆和尾菜利用项目和产业布局。建设具有秸秆和尾菜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等利用示范点或示范企业,逐步形成适合我市秸秆和尾菜资源化利用的管理模式和技术路线,促进我市农村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农业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六、加大投入,建设乡镇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机制,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结合“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抓好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合力打造示范样板,发挥示范效应,带动全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争早日实现全市各乡镇均有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