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州市政协官网!

满足多元居住需求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2018-01-08 13:49:00 来源:兰州日报 首席记者 陈玮 点击: 字体:[ ]

满足多元居住需求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_AB31640_副本.jpg


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具体措施

  1、鼓励住房租赁国有企业将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国有厂房、商业办公用房改建为租赁住房。

  2、采取购买服务的模式,将政府或国有企业闲置的合法房源委托给住房租赁企业,按照市场价格运营管理。

  3、对于各项手续齐全的经济适用住房,经配售后的剩余房源,由政府回购后,向社会出租,并纳入住房租赁管理体系。

  房子,是当下每个家庭最为关心的大事。近年来,我市紧扣民生主线,不断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加大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力度,实现经济适用住房的阳光配售,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进一步满足群众的多元化居住需求,不断提升群众安居幸福指数,收到了明显成效。

  连日来,在我市“两会”会场内外,有关保障性住房的相关话题成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准确定位?我市在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工作中,将有哪些新计划、新办法?如何确保城市中低收入人群早日实现安居梦?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走访了多位代表、委员及市民,让我们来听听大家的建言。

回应群众关切问题构建住房保障长效机制

  “现在,可选择的不仅有商品房,政府推出的‘政策房’性价比更高,如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等,这让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看到定居兰州的希望。希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能更多地关注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外来就业人员的买房难问题。"1月5日,在我市一家科技环保企业就职的王栋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天水,大学毕业已有两年时间,现在和女朋友租住在安宁区,计划申请政府的公租房或经适房。

  随着创业、就业环境的不断改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来兰打拼。随之而来的居住需求,也迫切地摆在他们面前,王栋的期望也是众多外地来兰就业人员的呼声。

  会场外,人民群众有期盼;会场内,代表委员有呼声。1月6日,代市长张伟文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2018年的工作时明确提出:“突出抓好最急最忧最怨的民生难题。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差别化调控政策,着力构建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长效机制。完成老旧楼院改造40个,建成公共租赁住房710套……实施棚户区改造31206户。”


  列席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局长王正选说:“当前,群众的居住需求日渐多元。今后,我们将坚持完善多渠道市场供给机制,着力在培育住房租赁市场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满足不同家庭对于住房的多元化需求。”首先,要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着重在培育住房租赁企业、支持开发企业拓展住房租赁业务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加大新建社会化租赁住房建设力度,积极盘活存量房屋用于租赁,将经济适用房的余量房由政府回购后对外出租,并纳入住房租赁市场管理体系。其次,多渠道保障住房租赁市场,加大住房租赁的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在满足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需求的前提下,将新就业大学生和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租赁住房保障,逐步扩大保障对象及群体范围。再次是完善住房租赁服务体系,建立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规范租赁住房交易流程,健全完善住房租赁机制体制,保障租赁人享有同等的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服务、法律援助等权益。

  在谈到具体措施时,王正选表示:将鼓励住房租赁国有企业将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国有厂房、商业办公用房改建为租赁住房;采取购买服务的模式,将政府或国有企业闲置的合法房源委托给住房租赁企业,按照市场价格运营管理;对于各项手续齐全的经济适用住房,经配售后的剩余房源,由政府回购后,向社会出租,并纳入住房租赁管理体系……到2020年,全市基本形成供应主体多元、经营服务规范、租赁关系稳定的住房租赁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续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体系。

让更多住房困难群众受益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

  低矮、杂乱的城中村和老旧棚户区,大都是公共设施陈旧,物业管理滞后。居住在这里的群众,迫切期待早日改善居住条件,搬进敞亮的新居。逐步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的重点民生工程,也是政府为民兴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

  今年我市“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应大力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更好地满足老旧小区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美好生活需要,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城市发展带来的实惠与“红利”。

  政协委员陈宇晖认为,与新建小区相比,老旧小区存在着无法集中供暖、供电负荷不足、绿化不足、没有停车位、缺少健身器材、无物业管理等问题,甚至多有私搭乱建现象和电线老化、水管破旧等问题。当前,我市应加快对城区老旧小区特别是“三不管”楼院的改造提升。来自市民盟的集体提案也建议,应完善我市老旧楼院改造长效管理体系,推行小区业主自治“共同家园”共管共享机制,引进专业化物业管理服务,提升小区居民的获得感。

  近年来,我市棚户区改造、经适房配售、公租房申请等保障性住房工作开展卓有成效,受益人员逐步有效扩大。2011年以来,我市棚户区改造先后争取了三批国开行棚改贷款,涉及改造项目47个(22个项目已完成改造),改造户数73933户,惠及群众25.88万人。全市累计获得国开行棚改贷款授信645.715亿元,签订合同金额446.465亿元,发放338.3705亿元。同时,住房保障日益完善,多渠道保障模式初步形成。去年,全市公共租赁住房基本建成2000套,发放公共租赁住房补贴10850户,合计2539.92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5.6%,并提高了住房租金补贴标准,由每户每月不超过270元提高到每户每月不超过720元,完成了安宁公共租赁住房示范小区建设及装修,解决了晏家坪廉租住房因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未能分配入住的遗留问题。全市配售经济适用住房678套,放宽经适房配售条件,取消准购证的限制,将人均住房面积核定标准提高到低于20平方米。政协委员牛铮超等人建议,我市应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让更多城市低收入人群受益,实现应保尽保,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满足群众的多元住房需求。

  “今年,我们将着重实施棚户区改造51517户,基本建成13594套;将符合条件的保障家庭纳入保障范围,发放住房租赁补贴8000户;基本建成公共租赁住房710套;完成40个老旧楼院改造……”谈及今年的重点工作,王正选表示将全面推进“民生房产”建设,稳步提升人居和住房保障水平。坚持应保尽保的原则,适当降低保障性住房准入门槛,将“新市民”、外来务工人员、创业大学生、农村危房户等人群逐步纳入保障范围。培育住房租赁市场,与购房市场形成互补效应,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

  稿件来源:兰州日报 首席记者 陈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